根尖周炎是指发生在牙根根尖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病变。以下是关于根尖周炎的详细解释:
一、病因
根尖周炎是牙齿感染性疾病进展的阶段,造成牙齿破坏最常见的疾病是龋病。口腔中的致病微生物聚集在牙面上代谢产酸,可以破坏牙冠表面,形成龋洞。当龋洞深度接近牙髓或者穿通牙髓腔时,就会引起牙髓炎。牙髓组织的感染由牙冠向牙根方向进一步发展,最终导致根尖周组织发生炎症。
二、分类
根尖周炎可分为急性根尖周炎和慢性根尖周炎:
急性根尖周炎:炎症肿痛反应发生在颌骨内,疼痛较明显,常表现为叩击牙齿时疼痛感和牙龈肿胀感。根尖周组织的炎症进一步发展会形成脓肿,可破坏牙槽骨,在牙龈形成肿包或出现面部肿胀。
慢性根尖周炎:炎症过程持续时间较长,且机体具有一定抵抗力,所以疼痛症状不明显,主要表现为牙龈反复肿胀、流脓。
三、症状
急性根尖周炎
浆液性:早期患牙出现轻度疼痛,此时把患牙咬紧,疼痛可以暂时缓解。随着炎症加重,患者自觉牙齿伸长,轻叩患牙会出现疼痛。常出现自发的持续性的疼痛,并且范围局限,患者一般能明确指出患牙。
化脓性:如果由急性根尖周炎继续发展,将有可能形成急性根尖脓肿,此时疼痛会加剧,叩痛明显,并且感觉有持续性地跳痛,咬合时出现剧痛,患者因此不敢咬牙。当脓液扩散到骨膜下时,疼痛、肿胀均会更加明显,疼痛会达到最高峰,可能会伴有体温升高、身体乏力等全身症状出现。
慢性根尖周炎
根尖肉芽肿:一般不会出现自发痛,仅有咀嚼时出现不适、咬合无力、叩诊不适,患牙有伸长的感觉,此时牙髓多已出现坏死,患者抵抗力较低时可能会急性发作。
根尖周脓肿:大多没有自觉症状,在患牙的根尖区黏膜处可有窦道,窦道口处常出现肉芽组织增生,挤压时可有脓液自窦道内排出。
根尖周囊肿:多无自觉症状,牙齿会出现变色。根尖部可有囊肿,如果囊肿增大,迫使周围的骨质吸收,在患牙根尖部黏膜大多呈半圆形隆起,触之会有乒乓球感。
四、治疗方法
根尖周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、骨髓引流、切开引流、根管治疗和根尖刮除术:
药物治疗:使用抗生素消炎,也可以添加止痛片来缓解疼痛。
骨髓引流:如果根尖周炎处于急性发作期,应及时打开髓腔,保持根管通畅,因为炎症分泌物可从根管排出,有助于缓解牙痛症状。
切开引流:如果病情严重,脓肿特别严重,骨膜黏膜下出现脓液,此时必须切开并引流明显的脓肿,以便脓液尽可能排出,然后进行下一步治疗。
根管治疗:在脊髓切开引流或切开引流后,脓液减少,急性发作缓解。此时,可以进行根管治疗,去除根管内的感染性物质,然后填充。
根尖刮除术:如果上、下前牙有根尖周炎,病变较大,可选择此手术治疗,效果很好。
五、预防方法
为了预防根尖周炎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
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,正确刷牙,使用牙线,饭后漱口。
尽量少吃甜食及减少咀嚼过硬食物,预防龋齿及根尖周创伤。
在日常运动中做好对牙齿的保护措施,避免牙外伤。
定期去医院做口腔检查,如果有龋齿,需要尽早治疗,防止龋齿进一步发展成为根尖周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