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齿疼痛反复发作,牙龈出现脓包或瘘管,甚至咀嚼时感到牙齿“伸长”——这些症状可能并非普通牙痛,而是根尖周炎的信号。作为口腔领域常见却易被忽视的疾病,根尖周炎究竟是什么?本文将为您揭开其病因、症状与治疗策略的真相。
一、根尖周炎的定义与病因
根尖周炎是指牙根尖周围组织(包括牙周膜、牙槽骨和牙骨质)发生的炎症性疾病,多由牙髓感染未及时治疗引发。当龋齿、牙髓炎导致牙髓坏死时,细菌及其毒素通过根尖孔扩散至根尖周组织,引发急性或慢性炎症。此外,牙齿外伤、咬合创伤、根管治疗不当或牙周炎等也可能成为诱因。
二、急性与慢性症状差异
急性根尖周炎:
剧烈持续性疼痛,咬合时加剧,患者可明确指出患牙位置。
患牙有“浮出感”,严重时伴面部肿胀、发热等全身症状。
炎症进展至骨膜下脓肿阶段,疼痛达到高峰,需紧急处理。
慢性根尖周炎:
症状隐匿,表现为轻度咬合不适或牙龈反复肿胀、溢脓。
检查可见患牙牙龈窦道(瘘管),挤压时流出脓液。
长期未治疗可能导致牙槽骨破坏,牙齿松动甚至脱落。
三、诊断与治疗策略
诊断依据:
结合症状、口腔检查及X线片观察根尖周组织病变。
急性期可见根尖区牙槽骨密度降低,慢性期可能形成根尖囊肿或肉芽肿。
治疗方案:
根管治疗:核心治疗手段,通过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、消毒并严密充填,促进根尖周愈合。
药物治疗:急性期配合抗生素(如甲硝唑、头孢类)控制感染,必要时局部切开引流。
修复治疗:治疗后行牙冠修复,防止牙齿折裂。
拔牙:仅适用于无法保留的患牙,作为最后手段。
四、预防与日常护理
定期口腔检查:每半年至一年一次,及时发现龋齿、牙髓炎等隐患。
避免咬硬物:防止牙齿外伤或慢性咬合创伤。
保持口腔卫生:正确刷牙、使用牙线,减少牙菌斑堆积。
及时治疗牙髓病:牙髓炎阶段彻底治疗,避免炎症扩散至根尖周。
结语:
根尖周炎虽非急症,但其对牙齿及周围组织的破坏不可逆。若出现牙痛、牙龈脓包等症状,切勿拖延,及时就医并配合根管治疗,是保留天然牙的关键。同时,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定期检查,是预防根尖周炎的最佳防线。